來源:礬山發(fā)布
光陰似箭,歲月如梭。從襁褓中咿咿學語、庭院里蹣跚學步,再至校園里識字明理,十年,孩子們已由“呱呱墜地”的可愛嬰兒成長為今日英俊的追風少年。這十年,值得珍藏,更值得銘記。
4月20日中午,礬山鎮(zhèn)第一小學的十歲學生們統(tǒng)一著勾勒精致古典花紋的大紅色漢服,女孩用垂掛紅色流蘇的精巧發(fā)簪盤起長發(fā),精神抖擻,隊列整齊地排列在后操場上,每個細節(jié),無不彰顯著他們今天特殊的主角身份。
活動在主持人激動的開場白中拉開了序幕,整個儀式遵循古禮進行,過文樞門、行盥洗禮、躬行謝師禮、拜謝父母……接受成長的“洗禮”。
老師與家長們共同見證孩子這一重要成長時刻,讓孩子們學會感恩,懂得立志,知曉責任與擔當,這也是該校首次舉辦十歲成長禮儀式。
文樞,即文化中樞、人才薈萃之地,入文樞門,寓意著孩子們學有所成。孩子們邁著穩(wěn)健的步伐,昂首走過這道門,邁入人生的一個新的階段。
左傳有云:“中國有禮儀之大,故稱夏。有服章之美,謂之華”。禮儀、服章此乃我華夏民族文化之精髓。
今日眾學童著漢服,行漢禮,整我額冠,服我霓裳,重現(xiàn)我炎黃華美之衣冠,弘揚我中華傳統(tǒng)之儀范。
華夏乃禮儀之邦,大禮之前需凈手潔面,雙手熏香,以示隆重。老師為孩子們凈手,意為希望孩子們今后專心致志讀書學習,知書明理。
校長致詞
亦即古代行拜師禮時弟子贈與師父的六種禮物,分別是芹菜:寓意為勤奮好學,業(yè)精于勤;蓮子:蓮子心苦,寓意苦心教育;紅豆:寓意紅運高照;紅棗:寓意早早高中;桂圓:寓意功德圓滿;干瘦肉條:以表達弟子心意。
古人云:古之學者必有師。師者,所以傳道受業(yè)解惑也。為學莫重于尊師。古之圣王,未有不尊師者也。眾學童躬行謝師之禮!
最早記載出于禮記中《冠儀》一篇,拜師,擇吉日,一般都有三、六之數(shù),意味著“三十六行,行行出狀元. 上茶時,要求上茶人舉杯齊眉,以腰為軸,躬身將茶獻出。
恩師教導
恩師訓示教導,眾人聆聽!
寬闊的操場上,回蕩著孩子們整齊明朗的誦讀聲,書聲朗朗,清脆嘹亮。欲授其藝必先傳德,蒙學之初,學文先學三字經(jīng),學禮先學弟子規(guī),讓孩子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美德。
家長代表詩朗誦《遇見你是我今生最大的驚喜》
羊有跪乳之恩,鴉有反哺之義。是以孟子曰:不得乎親,不可以為人;不順乎親,不可以為子。眾學童行拜謝之禮!表演《聽我說謝謝你》手勢舞用最簡單的動作表達對父母的愛。
學子將心愿放于氣球,任其高飛,如鴻鴣之志,志在千里!
禮成
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。謙謙君子,衣冠楚楚,大行漢禮,習德明智。東方學子,禮畢氣成。
“十歲,我們將告別童年時代,漸成翩翩少年。十歲,感恩父母養(yǎng)育,感恩師長教誨……”活動在全體學生成長宣誓中落下帷幕。
歡迎光臨 龍港論壇 (http://www.student8.net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4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