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溫州文旅資訊
在溫州人的餐桌上,腌制食品是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。不管是螃蟹貝類還是魚蝦亦或是各種蔬菜肉類,在溫州人的餐桌上,總是能綻放出屬于它們的獨特的美。 新鮮的不愛吃? 腌起來吃才算是夠味! 什么? 你說腌制產(chǎn)品吃多了對健康不好? 但凡在溫州的吃貨們 有一個人聽得進去算我輸! 今天,小編就帶大家去看看,在溫州,腌貨的世界有多奇妙…… 說起溫州人腌制食物的榜首,江蟹生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,在溫州人的心里,江蟹生占據(jù)著十分重要的位置,那可是被擺上高端宴席的菜品,力量不容小覷。 江蟹生代表了鄉(xiāng)愁,是在外游子們對家鄉(xiāng)的一種思念,江蟹生對于溫州,就像是熱干面對于武漢,煎餅果子對于天津一般,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 這是一款上過中央電視臺的明星食物,泥螺,愛它的人覺得它端莊素雅,本身除了鮮咸之外并無他味,但是總能在老饕們的手下變得繽紛多樣。 整個江浙滬包郵區(qū),或多或少都有吃泥螺的習慣。 作為沿海城市的溫州,更是泥螺的主要產(chǎn)區(qū)之一。樂清灣、洞頭島等地泥螺,更是品質絕佳的珍品。一小碟泥螺無論是配粥配飯,都可協(xié)助解決溫飽問題。只需輕輕一吸螺肉就蹦出來,腌過后幾乎沒有腥氣,爽爽脆脆的,味道也很綿長。 @溫州吃貨王 蟶子是沿海地區(qū)比較平常的一種小海鮮,味道鮮美。日常多用鹽水白灼或紅燒。聰明的溫州人民“研發(fā)”出的咸蟶,則是一道美味的下飯小菜。選用新鮮蟶子,用鹽腌之,吃的時候佐以白糖,黃酒,肉嫩而帶咸鮮味。 蝦醬,不管是從外觀還是味道上,都算是一道“黑暗料理”。很多人接受不了蝦醬的獨特味道,有的人卻覺得這是人間美味,這種腌制品,也只有土生土長的溫州人才能吃出味道,外地人根本不敢下筷。 蝦醬的發(fā)展史,不能離開一道“蝦子肉”,作為下飯利器,總是在單位食堂成為最搶手的一道菜品之一。只需來上一小碟,就能干翻一大碗的米飯。 而如果不喜歡“內(nèi)味兒”的朋友,則如同初次遇見紹興的霉莧菜梗和瑞典的鯡魚罐頭,唯恐避之不及。 @溫州吃貨王 菜梗選自自家種植的高大芥菜,去葉留梗,用鹽腌制,放入缸中,可食用很久。生活不易,能把一顆芥菜折騰的花樣頻出,物盡其用,也只有溫州人了。 講究的人家,炒制菜梗必用菜油,多放白糖,味道鮮甜交織,實乃居家必備之利器。 醬制的肉食,口感細膩,有嚼勁,伴隨著獨特馥郁的香氣;重重回味,層層余香在舌尖鋪展開來。 以前只有在過年的時候,家里人才會在陽臺上風干的醬油肉上割下一小塊,不管是蒸著吃還是炒著吃,醬油肉的鮮甜,都像是一種抽絲剝繭的遞進。才下舌頭,又上心頭。 咸魚我國大部分地區(qū)的人民都會制作,但是溫州的咸魚,總是能輕易的挑動起小編的味蕾。這是一種被稱之為“思鄉(xiāng)”的味道?!盁o黃魚不成宴”,這句話可見黃魚在溫州人心中的地位。 大黃魚去肚剖開,再撒上一些粗鹽簡單的腌制再放在陽光下暴曬。在陽光的作用下,魚肉中的蛋白質發(fā)生了變化,產(chǎn)生一種奇異的咸香,簡單的蒸制之后,就能令人食指大動。 將新鮮的螃蟹放置容器中,只需灌入鹽水。待時間慢慢將蟹和鹽的咸鮮融合為一體,化身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傳說。一打開,蟹肉晶瑩剔透,紅艷艷的半凝固的膏,口水分泌滿格!不管是蘸米醋還是黃酒,都各有不同風韻。 花蚶,在其他地區(qū)也叫血蚶?;罋v來是溫州人酒席上經(jīng)久不衰的冷盤,肉質鮮嫩可口。 醉花蚶,屬于花蚶的另類吃法。生花蚶直接用料酒、味精、姜米、白糖拌勻成味汁,拌在花蚶上,腌制后,美名曰“醉花蚶”。剝開來時還帶著血,花蚶的鮮味和濃郁的酒香交融在一起,帶給味蕾的強烈的刺激,聞一聞,還未吃,便先醉了。 在外的溫州人,普遍地視魚生為“鄉(xiāng)思”,在特定的條件下,成了一種文化。在臺灣的溫籍著名人士馬星野,接受友人南懷謹先生饋贈“五味和”青瓷包裝的魚生時,贊不絕口,愛不釋手,遂邀請同鄉(xiāng)好友,共聚分享,并即席賦詩:拜賜莼鱸鄉(xiāng)味長,雁山甌海土生香。眼前點點思親淚,欲試魚生未忍嘗。 人間百味離不開家鄉(xiāng)的底味 腌制的食物總能帶來別樣的美妙 小編在此提醒大家: 腌貨雖好,可不要貪食哦!
歡迎光臨 龍港論壇 (http://www.student8.net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4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