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下午三點,我正在電腦上做作業(yè),手指在鍵盤上敲出《民法典》第 117 條“明確因公共利益需要征收不動產(chǎn)…”時,墻上的日歷突然發(fā)出"嘩啦"的冷笑——距離7月1日開庭只剩96小時了。作為原告代理人,我此刻正在制作的不是普通材料,而是能讓我當事人免于敗訴的法律盾牌。
正當我給證據(jù)清單做最后的美容時,手機突然震動起來。來電顯示"林小鹿"三個字讓我手一抖,把"動產(chǎn)"打成了"動慘"。這位 35 年沒聯(lián)系的初戀女友,上次出現(xiàn)還是在我夢見數(shù)學(xué)交白卷的時候。
我夾著電話,眼睛還盯著屏幕里正在排版的質(zhì)證意見。電話那頭傳來帶著火鍋味的急促聲音:"我老公被三輪車撞成蹺蹺板了!對方現(xiàn)在說不給賠償..."背景音里確實有"哎喲哎喲"的男聲配樂,節(jié)奏感強得像抖音神曲。
我看了眼電腦右下角的時間顯示"15:28",又瞥向堆積如山的案卷。這些紙質(zhì)文件要是能自己跳樓,絕對比富士康的iPhone還積極。"要不...過幾天?"我小心翼翼提議,"這幾天得瘋狂做作業(yè)..."
電話那頭突然陷入詭異的沉默,接著爆發(fā)出杠鈴般的笑聲:"哈哈哈哈你們夫妻六十多了還天天做作業(yè)?"我差點把咖啡噴在《司法鑒定報告》上——在溫州靈溪方言里,"做作業(yè)"是夫妻夜間運動的代名詞,其委婉程度堪比把世界杯叫"二十二個人追一個球"。
"等等!"我手忙腳亂地解釋,"是真作業(yè)!開庭用的!"慌亂中碰倒了卷宗山,199頁的辯論詞像天女散花般鋪滿地板。電話那頭笑得更歡快了:"知道啦,你的'作業(yè)'要交給法官嘛~"
掛掉電話后,我對著滿地狼藉苦笑。此刻終于領(lǐng)悟到漢語的博大精深——同樣是"做作業(yè)",有人在家里的席夢思上完成,有人在法庭的被告席前提交。而我的當務(wù)之急,是趕在開庭前把這份能讓法官打高分的"作業(yè)"。
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