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地方的開發(fā)不可能一步到位,需要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經濟投入,以及科學合理的規(guī)劃。
090650z3mlvy8ezvol88ev.png (425.25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8)
下載附件
2022-7-5 09:06 上傳
▲7月2日,安徽召開16個省轄市二季度工作評議會,省委書記鄭柵潔批評某地經濟體量靠后,修馬路卻修了12車道,跑在路上的車卻沒幾輛。圖/安徽新聞聯(lián)播截圖 近日,安徽召開16個省轄市二季度工作評議會,省委書記鄭柵潔批個別干部“虛、躲、冷、粗、假”,并指出作風問題背后是政績觀問題。其指出,某地經濟體量靠后,人口總量不多,人流量、車流量不大,修馬路卻修了12車道,路很豪華,跑在路上車卻沒幾輛。一個經濟發(fā)展水平不高的地方,馬路卻修了“12車道”,的確非?!霸邸?。要看到,就連人口密集、經濟發(fā)達地區(qū),“12車道”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建設的。建在哪里,怎么建,也都需要詳細的科學評估后才開工。畢竟,大型項目的建設一旦動工就是人力、物力和財力的巨大投入,即使后續(xù)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被叫停,一來一回都是浪費,都是勞民傷財。 項目建設的初衷是為發(fā)展經濟、改善民生,這就要求,相關的投入和論證需從實際經濟情況出發(fā),避免浪費。對此,安徽省委書記直面問題、講出問題,有利于把這類苗頭性、趨勢性的問題及時遏制,但地方個別官員不能總等省委書記點名批評,才意識到問題所在。在此之前,早有不少地方因個別地方官員“拍腦袋”決定的“政績工程”“面子工程”,被媒體曝光。特別是此前在一些尚未脫貧的地方,類似問題也出現(xiàn)過。如,2019年,某深度貧困縣花7.1億元建“豪華小學”;2018年,某國家級貧困縣斥4800萬余元巨資修建廣場。個別地方上項目、鋪攤子不顧實際,“大操大辦”,對個別官員來說,政績是好看了,可與發(fā)展階段不匹配的項目,對地方財政和社會資源是一種浪費,也透支了未來的發(fā)展?jié)摿Α?br/>這折射出的還是個別官員扭曲的政績觀:不顧實際,只顧政績;只講究短期內的政績好看,不顧地方未來發(fā)展?jié)摿?。在扭曲政績觀的驅動下,會嚴重造成政府債務大幅度上升,甚至地方經濟結構失衡,經濟發(fā)展可持續(xù)性下降,甚至就業(yè)和民生都難以保障。無論如何,地方官員還是要警惕這種扭曲的政績觀,要認識到一個地方的開發(fā)不可能一步到位,需要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持續(xù)投入,在這個過程中,尤其要注意到根據(jù)經濟發(fā)展階段和實際需要,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科學合理的規(guī)劃,不能為了一時的“面子”,失去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“里子”。
|